讲述故事,“奖”述梦想
在这个樱花烂漫的春日
全新国奖人物志专题
“奖”述者开栏上线!
国家奖学金
不仅是每一位学子的梦想
更是对优秀青年的激励
勤学深研苦作路
终成良材不负栽
以国奖为奋斗目标的“师小研”
不妨听听他们国奖荣耀背后的故事
今天的“奖”述者来自文学院
他是——
“奖”述者:尚琨

尚琨,2022级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李西建,发表T4级别论文一篇,参与三项研究课题。在校期间获校级积学一等奖学金。
读研期间,他也曾像许多人一样
觉得学术和爱好难以兼顾
直到真正开始攀登
才发现
破局之念,始于足下
其实登山和做学术,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老话说,做学术要坐得了冷板凳,钻得动故纸堆,研究文艺学的我,其实最是符合这两句话——总而言之,做学术的日常实在是缺少新见闻,久伏桌前却一无所获是一种常态。
刚入学时,我怀揣着对文艺学的热爱,一头扎进书海,试图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逐渐感到疲惫和迷茫。论文的写作、理论的钻研、观点的碰撞……这些都让我感到压力山大。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快要被学术的重担压垮了。幸运的是,我的导师李西建教授及时察觉了我的状态。他是一位极具智慧且富有同理心的学者,他深知学术研究的压力,总是鼓励我们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不要忽视身心健康。他常说,身体是学术研究的“本钱”,只有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才能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导师的谆谆教诲,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状态。我意识到,一味地埋头苦读,只会适得其反。于是,我决定暂时放下手中的书本,尝试去登山,放松身心。

谁曾想,这看似随意的决定
却为他的研途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攀登或驻足,皆有利于我
那是一次攀登半脊峰经历。当我站在山顶,俯瞰着脚下的群山,感受着山风拂面的清凉,我突然意识到,学术研究不应该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探索未知的乐趣。就像登山,虽然过程充满艰辛,但每一步都是向着目标的迈进,每一次停留都是对风景的欣赏。在中途驻足,并不代表我遭受挫折,或许换个角度看世界,能发现更好的故事。从那以后,我开始将登山插入我的研学生活,将之当成与学术一样重要的探索之旅。

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
登山与学术并非毫无关联
反而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在学术与爱好之间找到平衡
才能让研途更加精彩
平衡有道,方能致远
然而对于身处研学之途的学生来说,平衡学术与爱好,并非易事。学术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而登山也需要充分的准备和时间安排,但我实在不愿放弃攀行于山间林中给我带来的愉悦,因此勉力坚持了下去,渐渐地,我从中得了些趣味。
每一次登山,都让我从日常的学术压力中解脱出来,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当我重新回到学术研究中时,往往能以更清晰的思路和更饱满的热情去面对问题。于是登山不再是一种与学术研究相搏的闲趣,而是一种为学术研究“充电”的过程,登山时的所思所感也能为我的学术研究带来灵感。在攀登过程中,我常常会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本质以及人类的精神追求,这些思考与文艺学的研究不谋而合。例如,在研究课题时,我曾因思路受阻而陷入困境。一次登山途中,我看到山间溪流在岩石间蜿蜒前行,无论遇到多大的阻碍,它始终向前。这让我联想到学术研究也需要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于是我重新调整思路,最终成功突破了瓶颈。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在学术的山巅与生活的远方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让生命在探索与热爱中绽放光彩。愿我们都能在追求学术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攀登或驻足,皆有所得!
研途漫漫,上下求索
愿“师小研”都能找到自己的平衡
不负热爱,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