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提升研究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4月1日,党委研工部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殷殷嘱托”研究生骨干专题学习暨工作研讨会,各培养单位研究生骨干代表参会。

党委研工部部长王耀明以“一次大会、两次考察、三封回信”为主线,带领参会人员重温了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殷殷嘱托,重点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他谈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教育视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我们培养的研究生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积极参与教育强国建设责无旁贷。本次沙龙是一次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也是一次行动的动员与号召,勉励同学们以此为契机,认真领会讲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深耕专业领域、关注国家所需、回应现实问题,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

参会研究生代表结合学科专业和工作实际,围绕如何在日常科研和实践中,更好地发挥研究生骨干模范带头作用,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
张成,“青春向党 振兴有研”第二批志愿服务团成员,美术学院美术国画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
2024年秋,我加入“青春向党,振兴有研”支教项目,在陕西镇巴县班城小学度过了四个月。在此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公平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两会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乡村教育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支教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为山区播下希望的种子。青年一代投身基层教育,既能填补资源短板,也在实践中淬炼担当。教育强国的征程中,每一份微光都值得点亮。愿更多青年与我同行,以教育之力托举乡村未来!
周仕铃,文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副书记,汉语言文字学2023级博士研究生
在陕西师大,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成效显著。文学院为落实五育并举,开设了“汉字之美”课程,从美育角度融入思政教育;同时,“十三经导读”课程坚持18年,围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展开教学。在师大学习多年,我深感学校始终推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注重课程思政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本次沙龙中,与会者的分享精准有力,不仅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教育情怀,更让我们清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从而激励我们在未来工作中全力以赴。
孜民江·克力木,研途同心工作室成员,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
陕西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和西部教师的摇篮,在教育强国中肩负重要责任。教育强国的内涵之一是教育公平,陕西师范大学作为教育公平重要的践行者,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地理上的山川或许无法移平,但我们坚持传承西部红烛精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以教育公平实践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帕提古丽·沙拉木,研途同心工作室成员,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科教学(数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
作为一名毕业后将要回新疆参与家乡建设的少数民族骨干,今天的研讨会让我深受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当中多次强调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我认为我们应该把总书记的嘱托转化为“看得见的课堂变革”和“摸得着的素养提升”工作,将重点放在促进学生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上。我们既是课堂里的革新者,更是民族团结的纽带。通过“让每一堂课都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课堂,让每一项技能都对接振兴需求”,必能在天山南北书写“教育润疆”的时代答卷。